刘应德分析英语语法
按:2023年,《中师生》公众号计划做一个中师人物系列,以自传或者口述史的形式纪念一代中师生的人生足迹。欢迎愿意参与的朋友和我们联系。今天,我们发布文章《刘应德:从中师生到英语教授, 我写的书超过所有在世的语法专家》

我叫刘应德,是一名大学英语教授。
近来,有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写的一本有关英语语法方面的专著,连续被多家著名大学图书馆收藏。
2007年,我的《分析英语语法》首版就被清华、北大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岭南大学等众多著名大学图书馆以纸质书收藏。
2014年再版(名为《分析英语语法教程》),再次被北大、复旦、交大、南大、南开、武大、川大、台湾大学、澳门大学、 香港树仁大学和岭南大学等众多著名大学图书馆以纸质书收藏。
2021年出版《分析英语语法:四种句素研究》 再为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收藏,这是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近二十年收集的、由中国人编写的、书名含“英语语法”的唯一一本纸质书。
有人问我,你曾是一名中师生。中师教育多是不开设英语课程,你怎么把英语学得这么好,成为专家教授,出书成名。
今年已60岁的我,将结束自已40多年的教师生涯,开启许多人羡慕的退休生活。
飞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站在职业生涯的节点,我有时喜欢回望自己人生之路上那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足迹。

一。
1977年,我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高考改革。高考在当年12月进行,批卷、统分以及政审后才录取,实际上77级大学生是在1978年春天才正式进入大学学习。
随即就进行了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废除了过去的推荐选拔制度,实行笔试加政审录取方式。文革中累积了十年的优秀初中毕业生也从高考改革中看到了自己参加中考并被录取的希望,这将意味着有机会从此跳出农门,改变自己终生命运。
1978年我15岁了,家里有个快80岁的奶奶,一个快60岁的母亲和一个瘫痪在床已经两年多的父亲。有个哥哥外出找工作失败,被新疆地方派出所以无业盲流人员收容在收容所,等待逐级遣送回家乡。
那个年代,农村凭公分分粮食,我家也是劳力少,公分少,自然分粮就少的穷人家。
中招政策出来后,我们就读的学校招收了前来复习的插班同学。当时看见好多大我几岁十岁的大人们也来班上听课,准备参加中考。
现在,我依然记得,数学老师曾大泉讲的“应届初中生今年的中考政策是可以直接考中专,这是十年难逢金满斗的好政策。”
我思想单纯,学习也非常努力,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复习之中。最终去参加考试时没钱住旅馆,自带草席到区公所废弃的戏台上睡觉,实际上一夜兴奋,同学说话并同时受蚊虫叮咬。由于年龄小,从未出过门,同学们都兴奋得一夜未睡觉。
第二天匆匆赶考。由于老师说了考试时不能东张西望,紧张得连自己周围坐的哪位同学都没敢看。

二。
我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通过考试。当年四川的政策是重点高中以语文、数学和政治课成绩作为录取依据。中专以语文、数学、政治和理化课四科成绩作为录取依据。
我的语文61分,数学91分,政治54分,理化68分共计274分的成绩考入四川省资阳师范学校。至今记得体检时裸体体重36公斤,1.42米高。现在看来仅仅是个小孩。
到学校去报到还带一挑箩筐去,因为当时用的是过去农校的录取通知书,上面有这个要求。
从公社搭车到资阳县城的东门大桥时,司机师傅叫我下车。下来后,我完全不知方向,不知道朝前还是朝后走,根本找不到东南西北。问了几个路人后,走了两三公里路终于走到学校大门。
入校报到也简单,把录取通知和准考证一交给班主任就好了。这样就算报到了。班主任还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洋瓷碗和一双筷子。以后的三年里就用那碗筷去食堂与固定编席的其他七个同学站着吃饭。
后来才听别人说,县教育局把我们二十多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招来就是想趁我们年龄小便于学外语,目标是把我们培养成为初中英语教师。
教我们英语的老师叫江宗祜,他毕业于解放前的中央大学,与著名语法专家张道真是同学。江老师上课经常提及张道真同学很聪明,教授都喜欢他。他们的系主任DR 范存忠是1956年全国唯一的一级英语教授。
毕业后我经常去信向老师请教问题,亲自到他家拜访的次数同学中也许我是最多的。
现在想来,当年的同学之间友谊特别纯真,也许是因为没有利益冲突,不存在竞争关系。后来的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同学之间的感情完全没有中师同学之间那样亲如弟兄姐妹一般的感觉。
至今记得余怀敏同学曾说过:“我们就像你们的哥哥姐姐一样。”我们班26个应届初中生中有12人被换到81级1班即普师班去学习,换来的12人都是往届初中毕业考来的。他们有的是下乡知青,有的就是纯农民身份考上师范的。有趣的是我们班有个叫宋兆辉的同学,他是下乡知青考上的,二十多岁就有白头发,坐在教室后排听课。好几周时间里我都一直好奇“怎么这个老师天天来听我们班的课?”可能是一两个月后我才真正认识他是我的同学。
还记得教语文的唐老师也是一个十分老实的人。一次语文课上,他讲出当时部分教师调整工资没有他时,不禁当堂落泪。这也是我在课堂上第一次看到老师也会在同学面前掉眼泪,让我感到十分惊讶。
三。
资阳师范学校三年读书时间,一晃而过。
1981年7月,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资阳县长生公社第二小学,去教初中英语。这个学校坐落在一个离任何场镇都是十几华里的乡村。但当时我去看到所有教室和老师寝室都是石头砌成的墙体,非常牢固,且还有一台黑白电视。我非常满意这所学校。两年后,各公社成立初级中学,我自己也申请,很简单就把我调回自己家乡的东峰初级中学任教英语课。
1980年代中期,当时国家政策是小学教师要求达到中师毕业,初中教师达到大专毕业,高中教师达到本科毕业。其它语文数学老师有很多函授机会,比较容易达到国家要求。英语专业没有函授学习机会。虽然有国家的自学考试,但是书籍以及辅导都很难找,一旦某科考试不及格,没有及时补考机会,只能等来年与下届同学一起再考。因此,自考不容易获得毕业证。
1985年,内江教育学院开始招收在职教师,去进修两年颁发专科文凭。我去申请参加考试,但是未获得批准。
第二年我顺利获批并成功考入内江教育学院英语科学习。当时十分珍惜学习机会,每天早读至少半小时。
我记忆非常深,开学后不久,精读课老师就举行了一次考试。有基础差的同学才考三四十分,多数考六七十分,八十以上的同学仅一两个,我考九十五分。因而,老师开始对我另眼相看。我也受到极大鼓励,加倍努力学习。
教英语语法的刘宗尧老师上课问我看过哪些书,少数书我读过,但他还没有读过。然后还用商量语气给我说上课要讲的内容。由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两年两次都被评为优秀学员。英语科主任对后来的同学说我的英语水平在专科毕业时已经达到普通本科生水平。
通过内江教育学院英语科两年的学习,我对英语的兴趣更浓了,并有进一步深造的想法,总想把英语学透,能回答任何学生的问题。
按照当时的进修政策,专科毕业后就要回原单位教书。如果我毕业后回到原来的学校,继续教初中的话,就达到文凭要求,基本没有进修本科的希望。
1988年6月,我英语专科毕业后,我去文教局申请调到区完中去教高中,这样才有读本科的机会。
没熟人难办事。我去文教局人事科等了几天无任何效果。我就主动跑去找资阳中学一个德高望重的邱英华英语老师。开始她以为我请她帮忙调到资阳中学去工作,她说办不到。
后来,听我说希望她帮我调到区中学去教高中英语,以便今后有读本科的机会。结果她马上答应我去文教局说说。
大概半个小时后,她回来告诉我,文教局薛局长已经答应了。
就这样我再去人事科时,科长叫我回去等通知,结果不到一周,调令就下来。我于1988年8月就调入四川省资阳县小院中学。
调入小院中学后,我就教即将毕业的两个初中班英语外带一个高一班的英语课。89级初中班在88年暑假前全县统考中无一人及格,校长着急了。当年学生考中专中师的英语已经全部计入总分。
一年后两个班都考得不错,有同学考上中专和中师,英语没有拖半点后退。89年秋季开学时,校长让我教高三补习班的英语课。结果90年高考成绩也不错。
有了本科文凭才是合格的高中教师,所以,四川全省(当时重庆还是四川的一部分)二百多人参加考试仅招收四十人,竞争激烈,考上四川教育学院的难度很大。
1990年,大概是四五月份我获得考本科的机会,去考试很多人都是同一个方向去成都,坐同一班火车去。报到登记住宿后一起出来吃饭。
我碰见一个内江来参考的女老师,她问我对考试有信心吗?我当场回答她:“我有信心。” 后来进校后,她没有考上,但她问内江考来的都红同学,“有一个资阳的刘应德是否考上?”成都考试回学校后,有个高中物理老师就问我考试如何?我说就看成绩了。她立马判断我考得不错,应该能考上。结果是顺利考入四川教育学院英语系。
记得9月去学校报到后,下午马上就到教室打扫清洁。没过几分钟,我就看见有同学把课桌搬放在教室第一排中间位置。我也担心后面听不清楚老师讲课,不想坐教室后排。我立刻搬一张课桌安放在进教室的第一排第二个座位上。
我们同学都不想落后,学习都十分认真,积极主动。《高级英语》的课文有的十几页长,老师并未要求我们背诵,但是不少女同学全文背诵,我虽然没有背,但是每天的早读至少半小时,每篇课文至少读了几十遍,甚至学期初学的课文读了百多遍,达到非常熟悉的程度。
进入四川教育学院后不久,一个美国外教举行了一次考试。然后给学生先发三等奖一支铅笔,二等奖一支国产圆珠笔,我旁边一个女生都得了三等奖,我焦急等待,老外还故意卖关子,在班上走来走去,让大家猜测谁是碳水笔一等奖获得者,最后走到我身边,说KENT!
这次让我看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西方发奖最后发大奖。我们都是先发大奖,后发次奖。这次获胜得奖再次鼓励我努力学习。
毕业时我入党了、考上研究生、本科文凭和获得两年一次性评选的优秀学员。有同学感叹他两年得一文凭,我得到四样收获。

四。
大约是从1989年起,大学生被分配到基层工作。很多人就想通过考研获得再次读书和再次分配工作的机会。当时的政策是应届本科可以直接考研,一旦工作了就必须三年后经过单位同意才能考研。
1991年初,我在四川教育学院听说很多同学将考研定为学习的目标。我们班上也有四五个同学决定考研,有考宗教、教育、法律、经济等文科方向的。我想考英语专业虽然难考,我的想法是能考上当然是好事,考不上我也把英语基础打牢一点。
可能是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我顺利考上川大统招统分研究生。且语言方向仅招到我一人,当时川大有三位语言方向的教授。正常情况下,川大招十六人,分四个方向,一个方向四个人。可能是1992年语言方向试卷太难吧。
1995年6月,我在研究生毕业时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可以留校或去西南交通大学,但是,当时我的孩子已经六岁了,急需住房和上小学。
重庆邮电大学当时是邮电部的学校,答应给我分房子,安装电话并发BP机。到重庆邮电大学工作两年后,社会上四五千元安装电话的初装费就不用交了,随时可以申请安装电话。
在重庆邮电大学工作三年后,我就感觉重庆邮电大学的地理位置在重庆南山上,出门办事交通不方便。1998年,我申请调到西南政法大学,7月底就办好调到手续,9月就到西南政法大学外语系上班,教英语语法、阅读、基础英语和高级英语。
当时给我分配的房子是底楼,无阳台的小三间。过去都是等待学校好房子出来再次换房。可是1998年后,国家停止了福利分房,我无法换到较好住房。买房又嫌太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辛苦编辑的书还要我自己出钱出版让我想不通。
看到社会上有招聘副教授还给安家费和科研启动金,我是2002年底评上副教授的,所以我主动联系福建工程学院。2005年顺利作为外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到福建工程学院外语系工作,主要从事“高级英语,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语音 ”等教学。
到了新的城市,来到新的单位,我努力工作。2008年9月被评为2006/2008学年度优秀教师。2007/2008年6月连续两次被学生评选为“我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2009年9月评聘为英语教授。兼任语言基础教研室主任。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看见福建教师工资比长三角地区相差太多,更赶不上广东。评上教授后,完成七年的合同任务,2012年,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希望升格本科招聘教授,因此我全家来到无锡工作。
转眼十年过去了,今年我将满60岁,该退休了。

五。
我觉得应该重点介绍一下我写的一本书,他代表着我在英语语法教学研究的水平和地位。
1998年,我在西南政法大学教语法课时发现章振邦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不好用,我就自己逐章备课,自己写讲稿。自己编写的书自己用也得心应手。这便是我的《分析英语语法》初稿。
《分析英语语法》于2007年11月出版,由于2008年春节南方雪灾,公路运输受困,印书的纸张进入不了印刷厂,实际上于2008年2月底才印刷出来,得以与读者见面。
2008年底,学生在网上看见他们手里的教材竟然同时出现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以及内地的北大、清华等众多著名大学图书馆。他们问我是否赚了很多钱?
我上网看到真实情况后受到极大鼓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英语的句子、短语和字词的构成规律再总结全面一点。我争分夺秒地继续读书七年,2014年再版《分析英语语法教程》,同时又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台湾大学、澳门大学、香港树仁大学和香港岭南大学等大学图书馆以纸质书收藏。
再次受到鼓舞,再次努力七年,为了确保常用词复现在我书例句中,我仔细阅读了《牛津高阶英语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朗文当代英语辞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6th edition)和《麦克米伦高级英语词典》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2021年再版《分析英语语法:四种句素研究》。由于疫情,实际是2022年七月才印刷出来与读者见面。刚出来就被复旦、交大、华东师大、北师大以及清华大学等众多著名大学图书馆以纸质书收藏。其中,香港岭南大学近二十年收集的、由中国人编写的、书名含“英语语法”的纸质书仅此一本,且该馆连续三次排他性收藏了本书。
全国著名的北外张道真教授(1926-2009)有1992和2002年的《实用英语语法》,以及1998年与温志达合作的《英语语法大全》的纸质书被该馆收藏。全国著名的薄冰教授(1921-2013)仅有1992年一本与赵德鑫合作的《英语语法手册》纸质书进入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上外著名语法专家章振邦教授(1918-2019)仅1996年的《通用英语语法》纸质书进入该馆。该馆最近二十年连续三次排他性以纸质书收藏我的书让我感到高兴、兴奋、甚至亢奋!我自信地认为,在世的英语语法专家没有谁的书超过了我书的社会认可度。我坚信我的书至少十年不会被别的“英语语法”书超越,过去十几年都是我自己超越自己,更不会在几年或十年就成为落后或过时的烂书。
我从一名初中生,到中师生,到初中英语老师,又成为大学的英语教授,并且我的著作能为这么多图书馆收藏和认可,我相信这是我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在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
中师是我的第一学历、学历起点,对我一生有着莫大的影响。当年,我如果不进步,不进修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在初中也可以工作下去,但是学历不达标,也许中学高级教师都不一定能评上。
国家鼓励终身学习是正确的。我的一点人生体会是“任何人要取得超越别人的成绩都必须付出超人的努力。人在受到鼓励时会更加努力(学习或工作)”。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鼓励学生,从来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我赞成“大拇指教育法”。
我算是努力学习英语四十多年的人了,与我国改革开放时代同步。自己认为没有虚度光阴。我虽然至今未获得任何奖项,但是,与那些拿奖拿到手软的人相比,我的学术成就不比他们差,我对社会对英语教学的贡献不比他们少。我的书将会延续我的学术生命数十年,比起那些拿大奖但没有给下一代留下任何书籍的教授,我是内心无愧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的人生有过惊涛拍岸,有过骇浪滔天,更经历过一阔千里。夜深人静,慎独自省,作为一名中师生,我感觉无愧自己,无愧时代!

人物简介:刘应德教授:1981年毕业于四川省资阳师范学校。199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曾在重庆邮电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和福建工程学院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目前仍在从事英语教学,一直都在教学一线坚守,一直都在英语语法领域深耕。(整理:张振东)
【温馨提示】如果文章内容有帮助到您,别忘动动小手指分享给好友哦!
相关文章
-
象棋美女唐丹和谁结婚了(唐丹这位象棋美女与谁共筑棋盘人生)
大家知道象棋界唯一的特级大师夫妻是谁吗?很多人可能第一想到的是吕钦、许银川等大佬。实际是另一对来自广东的情侣,他们就是许国义、陈丽淳。本篇的主人公女子棋后陈丽淳,一直有唐丹克星之称。在陈丽淳还没有夺得全国冠军之前,对上唐丹就特别来劲,86年出生的她,多次在唐丹的手下,拿下各种胜利。印象最深的有一次,陈丽淳马炮卒竟然击败了唐丹的马炮双兵,也是厉害了。
-
美女说下象棋啥意思怎么回答
这个故事有个梗的哦,昨天一朋友带他女票去骑马,没骑多久,他女票就把马放走了,他一脸不解的问她:“怎么啦?”女票说:“你会下象棋嘛?”朋友答:“会啊?怎么了?”最后女票甩头回家了,到现在都没理他。你会下象棋吗?说实话普通人哪里能想到这有什么内涵意思啊,但是这个单独问出来了,安族小编掐指一算,自然是不一般的,那么女生问你会下象棋吗什么意思?
-
象棋教程24种基本杀法
象棋的基本杀法有很多种,千变万化,老猿今天从中选择出36种常用的杀招,供大家参考,尤其是最后一个,熟练掌握之后,是无往而不利。大家好,我是xiangqiwu,之前我们讲过《中国象棋开局七大原则》、《中国象棋中局八大常识》、《中国象棋残局十大技巧》、《中国象棋十大战术》等知识要点和下棋技巧,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另一个非常实用的知识“象棋基本杀法”。
-
象棋洪智公开承认的老师
洪智在直播中说过,他7岁开始学下棋,和哥哥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而学棋,启蒙老师是父亲洪峰。年少时,杀遍武汉棋摊,在业余棋坛中成长起来。洪智,中国象棋男子特级大师,雅号 洪天王、乱战天王,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洪智的棋风泼辣刚猛,喜好攻杀,具有中局功力强大,尤其擅长搏杀。至于柳大华老师,洪智明确否认是其老师,当时在湖北队的时候,洪智已经成名,并未得到特别指导。
销魂飞刀 2024-09-24 阅读 5608
-
老梁说象棋名家各自特点(老梁揭秘,象棋名家们独特的棋艺风格,你了解多少)
洪智胡荣华蒋川刘锦祺(左)霍文会(右)这位就是柳大华 当年的象棋五冠军广东名将吕钦孙勇证陶汉明等级分第一的王天一谢靖徐天红许银川特大张强特大张强许银川赵鑫鑫特大郑惟桐庄玉庭也许大家没见过这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棋艺》杂志编辑部主编张志强老师。《棋艺杂志》是梁宏达老梁创办的。经过几经发展,现在已经风风火火。
